青岛的排水系统靠德国才这么牛?错!
一到雨季,总有人说
“中国不会受内涝的城市、不惧暴雨的城市——青岛”......
“德国技术就是牛,一百多年前修的下水道比现在政府新修的还管用”......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其实并不是的,德国殖民当局将青岛市前海一带青岛村的居民强行拆迁,市南区沿海一带划定欧人居住区,在这里开始城市建设。
青岛是中国DI一个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城市,这点毋庸置疑,但是青岛“不会发生内涝”是个谣言,只不过会比其他城市好很多。
德国的修的下水道里面可以通卡车,这是真的,但是德国人当时修缮这样的下水道是出于战略意义上的考虑,
这些下水道将各个据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作为地下工事防御港口外军舰的炮击,又可以隐藏和转移战略物资,只是顺带实现了排水功能而已。
青岛的防内涝成果除了拥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地理优势外,还得归功于“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以及“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
青岛青新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原黄岛区水泥制品厂)始建于一九七六年,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海西路518号,占地300余亩,资产总额2亿元,现有职工5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主要产品为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加气混凝土砌块管、蒸压粉煤灰砖、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预制混凝土方涵及各种混凝土预制构件。
其中,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生产销售达80万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年生产能力60万立方米,蒸压粉煤灰砖年生产能力4亿块,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年生产能力18000环,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涵年生产能力18000米。是青岛市水泥制品及新型墙体材料主要生产厂家,是中国水泥制品协会及加气混凝土协会的理事和山东省水泥制品协会的副主任单位。
上一条: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下一条: 地铁盾构管片的拼装方式